近日,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2025年度“青春市集”项目正式拉开帷幕,作为本年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活动之一。其中,一号摊位由团委与资产管理部联合策划,首推“校名产品创意摊位”,旨在通过青年学生的深度参与,打造兼具校园特色与时代气息的文创品牌,进一步弘扬学院文化,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。


校名产品摊位:联结文化传承与青年创意
本次校名产品摊位以“青春赋能·文创传情”为主题,展售校名系列文创产品,涵盖文具、服饰、手工艺品等类别。产品设计融合学院标识及学院标志性建筑为灵感的各类载体等,既展现校园情怀,又贴近青年审美需求。
资产管理部负责人表示,校名产品的开发鼓励学生团队参与设计、运营全流程,通过市场化实践提升综合能力。
学生参与:构建校园文创生态圈
此次活动不仅仅是校园文创产品简单的展卖,也是学生深度参与校园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,亦是青年成长的育人载体。学生团队通过全流程实践锤炼了创新思维、项目管理及商业运营能力,将课堂理论与真实市场需求接轨,实现了“学以致用”的转化。
社会价值:以文化传播助力思政教育
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场景。以校徽、校训为核心元素的文创产品,既承载着学院精神内涵,又通过青年视角赋予其时代新意,形成文化传播的“双向奔赴”——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,而产品本身则因青春活力的注入更易引发同龄人共鸣。
团委负责人指出:“此次活动是‘三全育人’的重要载体,既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,也引导他们思考校园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。未来,我们将持续拓展此类平台,助力学生成长为有情怀、有能力的时代新人。”
展望未来
校名产品不仅是校园IP的具象化表达,更成为培养兼具文化情怀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的生动课堂。后续,校园文创将加强多方联动,搭建产教融合的桥梁,从创意构思到市场落地,发动学生积极参与。学生得以在挖掘校园文化与探索现代商业模式间找到平衡点,为未来投身文化产业积累经验。(文:杨文龙/摄:池雪雅)